
关于小学清明节手抄报制作活动方案
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清明节的习俗,我们进行了以“制作清明节手抄报”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加深了对清明文化内涵的理解,还让他们动手实践,培养了他们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创造能力。
一、准备工作 1. 知识回顾:首先,老师让学生们简单回忆一下关于清明节的相关知识。比如,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唐代诗人杜牧在《清明》诗中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表达了人们对逝去亲人的哀思。
- 道具准备:
 - 清明节手抄报的材料:彩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 背红丝带,制作一个简单的蝴蝶结( optional);
 - 制作一个小明白或祭坛( optional),作为主题装饰。
 
二、活动内容
- 知识讲解与讨论:
 - 教师通过彩纸展示一幅清明节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图案中的元素。例如,用红色、黄色等颜色表示春天的变化;用粉色和白色来表现春花绽放。
 -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清明”这一词语的意义:是怀念先人还是悼念逝者?在手抄报制作中,我们是选择后者。
 - 
手工制作环节:
 - 剪彩纸图案:教师示范如何用彩纸来绘制一个简单的清明手抄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修改图案,例如加入“扫墓”、“祭品”等元素。
 - **绘制主题图”:引导学生在剪出的图案上添加一个简单的“祭坛”或“小明白”,并画上一些简单的符号(如纸灯笼、扫草器、烧纸钱等)。
 - **制作手抄报内容”: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所绘制的主题,展开手抄报的具体制作。例如:
- 放置一个小明白或祭坛,贴上与清明相关的图片;
 - 用彩笔画一些小朋友的形象,画出他们的笑脸和表情(如轻轻跳起舞)。
 
 - 
**加入元素”:最后,教师允许学生在手抄报中添加一些与清明相关的元素,例如放些小花、纸灯笼等,以增加手抄报的趣味性。
 - 
参观体验环节:
 - 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多的参与感,教师特别安排了一个参观体验环节。首先,老师带领孩子们到学校附近的公园或小区周围,让学生们观察和感受各种清明节特有的元素,如“彩灯”、“扫墓的人影”、“扫墓的扫帚”等。
 - 学生们认真观察后,老师再引导他们根据手抄报的要求进行操作。例如:
- 根据准备好的图案或主题图,用剪刀在彩纸上切割出一个完整的“祭坛”;
 - 用彩笔画出小朋友们的笑脸和表情(如跳舞、开心地笑等)。
 
 - 
教师再让学生们将手抄报内容贴在祭坛周围,并用小红花装饰好祭坛。
 - 
回顾与总结:
 - 教师总结整个活动的环节,强调清明节手抄报制作的意义: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同时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然后,老师鼓励孩子们将自己的手抄报贴在教室的墙角或放学路上,作为文明行为的象征。
 
三、注意事项
- 材料准备:
 - 每个学生都应准备剪纸、彩笔、胶水等材料,并提前做好相应的剪切工作。
 - 
如果有孩子们愿意,也可以预先布置一些简单的“祭品”(如彩纸、彩笔、小花),让他们在制作手抄报时参考。
 - 
活动过程:
 - 每个学生都应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如果遇到困难或需要帮助,老师都应耐心地倾听,并给予一些建议。
 - 
同时,教师也建议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保持专注,不要被手中的材料和纸张所干扰。
 - 
评价与反馈:
 - 
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手抄报的完成度、创意程度以及书写是否规范等方面进行评语。例如,优秀的学生可以得到“文明手抄报优秀奖”;中等的学生可以得到“文明手抄报良好奖”;较差的学生则可以得到“文明手抄报优秀奖”(如有),并给予适当的情感交流。
 - 
延伸活动:
 - 如果时间允许,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公园或小区周围进行观察体验。这样不仅能加深他们对清明节传统习俗的认识,还能让他们的手抄报更加生动有趣。
 - 此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一个完整的清明手抄报,并在班级内开展展示和评比活动。
 
通过今天的清明手抄报制作实践活动,我们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制作手抄报的技能,还加深了对清明节传统习俗的理解。希望这些创意和心得能激励更多的孩子去探索和实践,体验生活中的美好与温暖。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小学文明手抄报活动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