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依赖父母
我是一个完全依赖父母的初中生。从上初中的那天起,我被父母的期待、期望、期待所填满心扉。母亲总是说:"等你长大了,别再管我在哪里了";父亲总是说我是个"书呆子"。那时的我已经不是那个固执且保守的人。但直到现在,我总觉得这些期待太强,也太累。
在小学三年级那年,我的人生第一次真正独立。我开始自己整理书包,每天写作业后,妈妈告诉我:"这样没错,你就是最棒的!"然而,当我发现自己总是把作业写到明天的早晨时,那种被认可的优越感便像一团无形的火,将我击得措手不及。
小学四年级那年,母亲在一次游戏中落下了帷幕。她把我叫进房间,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你最近进步很大,但是别太得意忘形。其实,这分数只是个平均值。你知道吗?下次测验还会有一分之差。"我的心里涌起一股强烈的无力感。
初中三年级那年的一天,我突然有了一个新想法:如果我不再依赖父母的期待和认可,是否能够真正成长起来呢?
"不,不能。"妈妈说。
然而,当我放下期望后,我发现了一个新的方向。我知道,真正的进步来自于独立思考。就像普罗泰戈拉所说的:"人应当学习从万物中认识到自己,并从中领悟出如何认识世界的规律。"
初中四年级那年的一天,我开始思考:父母的爱不仅仅是给予物质上的回报,更是精神的慰藉。当妈妈说:"不赢了就等于输了"时,我知道这是在提醒我要更加努力;而爸爸说:"你比别人优秀,所以不要骄傲"时,则让我看到了谦逊的重要性。
初二那年的冬天,我被同学们的模仿声吓了一跳。每当看到其他人的成绩优异,我就开始怀疑:难道我是没有独立的人吗?
然而,当我放下对父母的依赖,发现自己的思维已经突破了父母的框框,我渐渐明白了:真正的成长来自于打破常规,追求卓越。
现在的我依然保持着原来的习性,但我学会了不再被期待。每当遇到困难时,我会用知识和智慧而不是依靠父母的帮助去应对它;每当感到不满时,我会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进步。这种改变不是为了讨好任何人,而是因为我真正理解了"不依赖父母"的意义。
站在时光的长河中,那些曾经让我困扰的期待,如今成为了回忆。但我知道,在那个永恒的主题上:真正的成长来自于独立思考,来自于打破思维的桎梏,而不仅仅依赖于别人的期待与认可。这才是我最终的理解和诠释。
生命的意义不是在等待什么,而是要在不被期待的时候勇敢出发,在自己的能力时展现出自信,在失败时勇于面对,在成功时绽放光彩。这或许就是不依赖父母的真正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