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 欢迎您光临范文专家站,一个优质的范文模板文案基地。欢迎加入VIP
  • 绝句教案(绝句教案模板)

    正文概述    2025-05-09 21:12:30  

    范文汇编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

    教学设想

    这篇文章构思精致,感悟细腻,文笔优美,充满着一种淡淡的抒情意味和对人生的感悟。教学时,应以朗读、讨论、想像等为主,在朗读中品味,在讨论中体会,在想像中感悟,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要求学生说说自己印象中的夏天是什么样子的,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事物是什么。由此导人新课的学习。

    二、学生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散读全文,并疏通字词障碍。

    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骈俪

    褶裙 涟漪 炫耀 喧嚣 天籁

    聆听 攫走 胸臆 帐惘 寂寂寥寥

    2.学生自行摘抄优美词语。

    请参照“教学设计「A」”。

    3.要求学生从自己所摘抄的词语中选取三到四个说一段话,进一步体会其中某些词语的用法。

    要求学生尽量说得生动优美。

    4.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划分结构请参照“教学设计「A」”。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1.在文章第2、17两段,两次写到了现代文明的声音,其用意何在?

    2.迅速默读文章第二部分,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出捉蝉之乐的?其中作者产生了哪些联想?这些联想的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

    3.听蝉的时间不同,其乐趣也不同,看看:在不同时间听蝉,各有什么乐趣?

    4.作者为什么说夏天“像一首绝句”?

    5.为什么说蝉声“何尝不是生命之歌”?

    6,美是瞬间脆弱的,自然之美、生命之美都是这样,而文章说:“而每年每年,蝉声依旧,依旧像一首绝句,平平仄仄平”,这当中包含了一种什么心态?

    明确:包含了一种豁达爽朗的心境。

    四、寻读课文,品味其中的精华之处

    1.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有关内容请参照“教学设计「A」”。

    2.思考:这篇文章并不是想告诉我们社会百态、人生万象,吸引我们的是作者那细致人微的感受。请默读文章,看看哪些地方、哪些段落表现出作者这种细致入微的感受。

    明确:这样的段落相当多,只要学生能够谈出自己的感受,谈得合理,不强求答案的一致。

    3.选择最喜欢的段落放声朗读,体会其中新颖而优美的意象及妩媚的文句。

    五、迁移

    请阅读下面这篇《夏之韵》,看看这篇文章与课文所写的夏天的风味是否一样?

    夏之韵

    夏,是春洒下汗水之后的跋涉,是萧瑟秋风之前的温馨和热烈,是严冬肃杀之前的人们挽留的一种心境。于是,开始酝酿一串串希冀的结晶,同时也唤来了夏风娓娓的细语,夏雨绵绵的情思,夏云袅袅的漂游。

    春太奢华,秋太凄凉,冬太寂寥,只有夏是多姿多彩的,仰望,天像蔚蓝的海水倒悬,又像江南蚕丝织就的蓝缎,滑滑的,让人忍不住有想去触摸的冲动;俯着,锦绣河山,处处葱茏,花盛开,树丰满,阵阵轻风吹过,绿树红花摇曳多姿,山水之间,任你眺望,任你鱼跃;任你在夏风中放歌,夏雨中沐浴,夏光里站立,夏夜中留恋。

    独自漫步于校园中,处处充满了绿,鲜绿、黄绿、浅绿、深绿,各种绿色连接着、交错着、波动着、变化着,绿意无限。草坪,又恢复了它昔日的风姿,平平的,绿绿的,风吹草动,似一块圆形的地毯;花池中,五颜六色的不知名的花,都在绿草坪上,用它们娇艳的身姿,展示着自身的魅力。

    咦,一片绿,闪光的绿,似渲泄的绿色的瀑布。噢,牵牛花!它长得那样旺盛,爬满了一堵暗灰色的墙,仿佛一件美丽的.外套。

    它更像是一幅巨画,流水平缓而亮丽,色彩单纯而使人爽心。上上下下,找不到它的发端,也看不见它的终极,只有那一片常常青翠欲滴的绿,在我的视野里自由地蔓延,流动……

    它是一幅画,可又不是静止的画——它充满了勃勃生机。

    微风轻拂,茎开始抖动,叶开始抖动,不时如钻石般闪亮的光点,跳跃着,舞蹈着。这时,一个个牵牛花从绿叶中探出头来,像是无数蝴蝶,挨挨挤挤,重重叠叠地驻足在灰色的墙上,它们扇动着翅膀,它们炫耀着美丽。它们与绿叶互相推挤,互相紧紧簇拥着,在阳光下打闹着,’叫嚷着.....

    每一片叶,每一束花,都是一个生命,它们这样的活泼自由,它们是闪烁着智慧的花,绽放着自信的花,凝视着它,仿佛看到一个个跳动的绿色生命。

    拿着书,穿梭于绿树红花之间,那感觉,有说不出的温馨。

    暮色悄然降临,夏夜很浪漫,亦很多情,月光倾泻着缠绵,使夜的思绪奔放着憧憬,今夜的景色弥漫着遐想,令大自然的情爱无比醉人。

    夏如一位佳人,它将绿色的发髫高高挽起,小河是它顾盼的明眸,盛开的鲜花是它浓艳欲滴的朱唇,远处的山峰是它蹙起的黛眉。读着宁静,拥着清风,所有情怀似一丝游云察过“圆盘”,擦亮夏的静谧。

    春华秋实,都在于夏的精心呵护,夏是一个新的起点,成长着新的希望和期待。

    噢,夏之韵!

    参考评价:这篇文章写得文采飞扬,很有感染力,除了构思、选材等诸方面的因素之外,也得益于作者语言运用技巧。一是注意了词语的选用,把静的景物写得生意盎然,特别是叠音词的运用,使文句音韵整齐,恰当地表现出了文章的情调,读来生动舒缓,富有抒情意味。二是注意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比喻、排比、拟人、拟物、对偶等,使文句整散结合,有节奏感,细腻地描绘出夏天的诗情画意。

    六、布置作业

    「《初中语文第六册教案》人教社延边教育出版社」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中的5个生字及新词。

    3、会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的景色。

    教学过程: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2、自读诗歌,要求学生找出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

    3、理解上述词语的意思,逐句诗句的内容。

    黄鹂------也叫黄莺,一种益鸟。身体呈黄色,嘴淡红,在春天经常啼唱,声音很好听。

    翠柳------翠,就是新绿。翠柳就是指处春时节刚抽出嫩芽的柳枝。

    白鹭------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食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鸣------鸣叫。

    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

    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这样相称。千秋就是千年。

    万里船------万里指遥远。万里船指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船。

    含------包含。

    泊------停泊。

    重点理解“含”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意境。

    句意: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岭长年不化的积雪,

    门外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船只。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4、理解诗句的意思时同时用简笔画的形式加以表现,使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和体会。

    5、川联诗句内容,要求学生独立说出译文。

    6、结合图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近景-------

    两个黄鹂鸣翠柳,

    远景-------

    一行白鹭上青天。数量

    远景-------

    窗含西岭千秋雪,色彩

    近景-------

    门泊东吴万里船。

    7、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知道朗读,背诵。

    8、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

    (2)解诗题

    (3)明诗意

    (4)悟诗情

    9、“知诗人”--------唐朝诗人杜甫。

    10、“解诗题”--------绝句: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补充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境。

    11、学生自由为作者加诗题。

    进一步体会“绝句”为题的好处,体会诗人创作时的激情。

    12、“悟诗情”-------

    在体会背景和诗题的情况下,自然领悟到诗人是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13、朗读全诗。

    篇3

    一、教学目标

    观察1、2句和3、4

    句,看看它们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2)理解1、2句,重点理解“翠、青、青天”

    (3)比一比,看谁说得好:先默读诗句,再闭眼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然后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先小组讨论;

    再全班交流。

    (4)了解作者的叙述顺序及在颜色上的捕捉、铺设的精妙。

    (5)学习3、4句,重点理解“千秋、含、泊、万里船”(借助学生的生活实际)

    (6)说说诗句的意思

    (7)理解作者蕴涵于诗歌中的感情(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

    (8)欣赏体会这首诗歌的美(以讨论形式进行)

    A、色彩美:黄、翠、白、青

    B、声音美:鸣

    C、动静相衬美:前2句与后2句的动静相衬

    D、远近搭配布局美:第一联与第二联,第三联与第四联的结合

    E、寓情于景美:

    二、朗读古诗,背诵。

    三、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解题《早发白帝城》

    〈二〉、了解李白的

    有关资料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四〉、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2、记字形,理解词义

    朝辞、白帝、彩云间、还、啼、猿、轻舟、万重山

    〈五〉、理解诗句意思

    1、小组内说说诗句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讨论,可以向“邻居”请教。

    2、每小组汇报一句,其他小组可以补充,重点理解“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3、指名学生将诗歌大意串讲一遍,力求做到流畅通顺

    〈六〉、欣赏诗歌,说说自己对这首诗歌的看法

    (1)景色之美

    (2)作者心情的畅美

    (3)节奏韵律美

    (4)用词之美:彩云间、轻舟、一日还、万重山

    〈七〉、指导朗读

    (1)关于本诗的韵脚与押韵

    (2)本诗的节奏与停顿划分

    (3)学生试读,老师范读,比较点评

    (4)比赛朗读

    〈八〉、布置作业

    绝句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利用注释,展开想象,理解诗句,读懂古诗。

    2、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想象诗人所描绘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专著出版合同范本

    3、背诵,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绝句》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并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步入“与古人同行。”还是老样子,进行“背诵古诗擂台赛”。

    教学内容:

    一、揭示课题。

    1、设境激趣

    2、板书课题

    3、背景简介

    课前,刘老师布置同学们查阅与这首诗有关的资料,或有关杜甫大诗人的资料,谁找到了,愿意把他找到的告诉大家吗?

    师小结:他一生在穷困和战乱中度过的,但这一首诗却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写的,那时,一场战乱刚过,老百姓终于能过上安定的生活,(师简介“安史之乱”)杜甫写的这首诗就是反映当时太平环境下的情景。

    二、初读古诗,点明学法。

    1、点明学法

    师:平时我们学一首古诗,大体分几步?(师生齐说五步骤。)

    [第一步、读准字音。第二步、感受意境。第三步、理解古诗。第四步、读出感情。第五步、背诵默写。]今天,我们就按这五步骤来学习《绝句》。

    2、读通古诗

    (自由朗读这首诗-同桌互读互评-指名读-评议。)

    3、小组交流合作

    三、理解古诗,交流汇报。

    四、感受意境。

    1、选择方式,感受诗意

    师:刚才我们已经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那么,在你的脑中,是一幅怎样的画呢?请同学们自由想象,可以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也可以闭上眼睛想象,擅长画画的同学也可以画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

    2、展示学生作品、小结

    诗人不是画家,但胜过画家,仅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描绘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美丽多彩的春景图。

    3、朗读古诗

    学生用朗读的方式来表现这首诗。

    4、描述意境

    学生用描述的方式来感受诗境。(学生说)

    五、读出感情。

    1、自由朗读

    师:多美的一幅画面啊!能通过你的朗读把这些美表现出来吗?

    (先自己读一读--读给小伙伴们听--指名读)

    2、录音范读

    3、感情朗读

    师:是啊!船从万里之遥的东吴而来,动乱之后,这条江的交通畅通无阻了,诗人可以乘舟返回故乡与亲人团聚,这又怎能不叫诗人喜上心头呢?再读这首诗,把诗人的这种心情读出来。(指名读)

    六、背诵、识字、默写。

    1、指导背诵

    师:这么美的诗,不背下来多可惜啊!(学生自由读,再同桌互背)

    (指名背、齐背)

    2、识字

    师:懂得背诵还不够,还要把它默写下来。在默写之前,我们先来识记诗中的三个生字,同学们先自己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三个生字的?

    3、默写古诗

    七、总结

    绝句教案 篇5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词人李清照的诗(板书:李清照)

    2、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你们搜集李清照的有关资料,我们一起来交流。

    (学生交流资料)

    3、同学们的资料很详细也很全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李清照写的这首「板书课题及古诗,学生随老师板书念」.

    二:整体感知古诗

    1.师范读古诗.

    2.生读古诗,要读通顺流利.读熟后可读给同桌听.

    3.指名学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这首诗赞颂的是谁?

    三:利用网络,理解古诗内容

    「一」.理解前两行诗句.

    1.自读古诗,读后从古诗中找出两个赞颂项羽的词语.

    2.你找的是那两个词?你是怎么理解这两个词的?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人杰”和”鬼雄”的意思.」

    3.前两行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找两三名学生说前两行诗句的意思.」

    4.这两行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读出英雄气概」

    绝句教案逐字稿

    5.现自己试读,再指名同学读,其他同学评议.

    「二」.查找资料,理解后两行诗句.

    1.齐读后两行诗句.

    2.提问:读后你有什么疑问,最想知道什么?

    「项羽是谁?他为什么不肯过江东?江东是什么地方?等」

    师:善于提问时很好的学习习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才会学到更多的指示,这节课老师就把问题交给你们,利用上网查找资料的方式自己解决问题,有信心吗?

    3.教师指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

    「1」.在”百度搜索”中输入”项羽”两个字,然后点击搜索.

    「2」.教师推荐选项:1.项羽;2.楚汉之争和汉朝建立;3.项羽.

    「3」.自己选择一项了解有关内容.

    「学生自读资料,教师巡视指导.」

    「4」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把你了解到的说给同学听。

    (学生交流资料)

    观察资料中的项羽画像,你有什么感觉,从哪感觉到的?

    (学生说说自己的感觉)

    (5)提问:通过李清照对项羽的赞颂及刚才咱们了解到的资料,你认为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说自己的看法:宁死不屈、不苟且偷生、有英雄气概等)

    师: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绝不屈膝投降。

    (6)后两行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7)读诗,读出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节。

    (学生自读、同桌读、指明读,并互相评议)

    四:了解写作背景体会感情。

    (1)、师:楚汉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至今思项羽”,宋朝女词人为什么要去追思一位一千多年前失败的英雄呢?这和作者当时所处时代背景有直接关系,谁把课前搜集到的作者所处年代及当时的写作背景给大家念一念?

    (学生交流资料:靖康之变及写作背景。)

    教师播放一段带有解说的“靖康之变”的电影资料。

    (2)、师: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年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远。此时,作者在赞颂项羽,思念项羽的同时,还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学生说: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恨、失去家园的悲痛、为国家担忧等)

    (3)、此时作者是怎样的心情?(气愤、伤心等)

    (4)、再度,读出作者当时的心情。

    (自读、指明读,互相评议)

    (5)师:处于封建时期的李清照,虽是一名柔弱女子,而她不仅在文学上能流芳百世,同时,能有如此的英雄气节,实在令人佩服。

    (6)、再读诗,读出作者报效祖国的气节。

    (自读、指明读,互相评议)

    (7)真正的英雄是能够激励后人的,项羽的宁死不屈与南宋统治者的贪生怕死形成鲜明的对比,《夏日绝句》一诗既是对项羽英雄气概的赞颂,又是对南宋懦夫的讽刺,更是李清照高尚民族气节的铿锵表白。

    (8)在次读诗,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可外延伸

    (1)上网搜集李清照其他诗词,读一读,并把自己最喜欢的诗词读给同学听。

    (2)教师推荐另一位绍兴女英雄——秋瑾。

    课后上网查找秋瑾资料及他写的诗句。

    云美范文,一个优质的源码资源平台!
    云美范文 » 绝句教案(绝句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