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岳读后感1
当我品读完一部作品后,有什么领悟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望岳》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望岳读后感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是多么的高峻,是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了杜甫的心胸气魄。“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显得渺小的群山”他的心里充满了青年时的激情与雄心壮志。
“岱宗夫如何”在乍一见泰山时,兴奋的不知该怎样表达对他的仰慕之情,但是在他的心中,心存壮志,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气概。
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路漫漫而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为自己的志向奔波许久,刻苦奋斗,小心翼翼的向前走。但有时也会有半途而废,求而不得,甚至落幕和自己默默退场。
挫折在所难免,但只要你的志向在心中不是暗淡无光的,就能冲破迷惘。“心中没有理想,生活便索然无味”。仔细想想的确如此,就像“一个人若是没有确定航行的目的港,任何风向对他来说都不是顺风”。再有,你做得好一点,就显得更有价值;做不好一点,反而也会被忽视或淘汰。
“必竟‘有志者,事竞成!’
望岳读后感2
杜甫,这位名垂千古的诗人,“能作诗,当登远”是他的特点。“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此举运用设问,意思是:“东岳泰山怎么样啊?它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青未了”表现了山色不尽,实指盛唐时期山色秀丽、国泰民安的繁荣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豪情与壮阔。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意思为: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突出泰山的高耸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与昏暗的两个天地。生动形象地在一次强调了泰山的高大,国力之鼎盛。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此句运用夸张与对偶的修辞手法。意思是这样的:“望见山上层云叠起,宛如有云气涤荡我的心胸,使我的心胸激目而望又把飞鸟归林的情景尽收眼底。”“决眦”写出了诗人对国家的无比热爱,这秀丽的。景色使他欣喜。
最后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句就是流传千古的绝句,意曰:“(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看一看众山(相形之下)是多么地渺小”
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望泰山的所见所想,表达了由望岳而生登岳的意愿,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雄心气魄。本诗由望岳而想登岳,渴望之情如在眼前。
望岳读后感3
住在济南就爬泰山,来到青岛就爬崂山。我当兵时就离不开山,军营就驻扎在泰山脚下。东岳泰山巍峨雄伟,我多次和战友们登上泰山放眼远望,心潮澎湃之际很自然就想到了杜甫的《望岳》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诗人杜甫的心灵,他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望岳》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诗人到了泰山脚下,但并未登山,故题作《望岳》,诗篇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极富哲理性的气魄。
本文由教育城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