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 欢迎您光临范文专家站,一个优质的范文模板文案基地。欢迎加入VIP
  • 朱自清《春》教案(朱自清《春》教案(15))

    正文概述 会更好   2025-10-09 16:51:38  

    朱自清《春》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文以作者热爱春天、赞美春天为线索,描绘了一幅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景图。文章情感真挚,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学习目标

    1. 通过读准字音、疏通字词,并了解课文内容。
    2. 运用“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3. 理解文中的加点词语,掌握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2. 通过赏析课完成一篇类似的诗文或散文,并说明情感。

    学情分析

    学生仍较多地沿袭了小学保留下来的喜爱诵读的习惯。这是本课加强诵读教学的一个便利条件。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成语,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课时安排

    • 一课时
    • 二课时
    • 三课时
    • 四课时
    • 五课时
    • 六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 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2. 引出教材主题:“春天是新的开始,充满希望与生机”。播放音乐《春晓》。
    3. 提出问题:为什么“春”会被写成“春晓”?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画面?

    4. 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5. 逐一朗读并解释加点词语,如“酝酿”、“黄晕”等。教师引导学生用词的正确性。
    6. 点出文章的结构:春天的自然景观,情感表达。

    7. 整体感知,把握思路

    8. 初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作者情感;学生分享作品,互相补充,明确主要内容。
    9. 讨论:这篇散文如何描绘春天?有什么特别之处?

    第二课时:深入解读,梳理脉络

    1. 探究问题,引发思考
      1. 你喜欢朱自清的哪一幅图画?为什么喜欢?
      2.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用好“四海”资源中的名人作品。
      3. 教师可适当点明,如《春晓》、杜甫的《春夜喜雨》,分析其特点和感受。
      1. 阅读时要注意哪些地方?请解释具体的修辞手法。
      2. 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如“呼朋引伴”、“舒展”)、拟人(如“唱春”)等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2. 精读课文,提炼要点

    3. 教师讲解课文的结构:春草图、春花图、盼春、春雨图、迎春图。
    4. 学生完成仿写作业,说明情感。教师展示学生作品,讨论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 情感体验,加深理解

    6. 寂静与生机并存的景象:通过“花枝招展”、“草报春”等描绘,呈现春天的动态美。
    7. 智者独尊神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体现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

    第三课时:赏析解读,深化理解

    1. 探究问题,明确思考
      1. 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散文,请你写出来。并解释你的看法。
      2. 鼓励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完成“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并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表达。
      1. 阅读时要怎样阅读?请举例说明。
      2. 引导学生理解如何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修辞手法。
    2. 精读课文,深入解读

    3. 学生完成一篇仿写的诗文或散文,展示情感和体验。
    4. 教师展示部分作品,学生围绕主题分享感受;教师点明优秀作品,进行评价。

    5. 深化理解,提升品质

    6. 强调对春景的细腻描写: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绘,形成生动的画面感。
    7.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如何用更生动的词汇和修辞手法表达情感?

    第四课时:应用体验,提升能力

    1. 完成作业,完成任务
    2. 仿写一篇类似的小诗或散文,展示情感和理解。教师展示优秀作品,评价其表现。
    3.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4. 提升技能,丰富表达

    5. 鼓励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升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6. 练习如何用具体的意象描绘自然景象,模仿作者的语言风格。

    7. 感悟生活,情感升华

    8. 通过阅读感受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魅力;通过作品的学习,体会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珍惜。
    9. 寂静中看到生机:作者通过描绘各种果树,展现生命的顽强力,给人以希望。

    第五课时:总结提升,拓展应用

    1. 总结情感,升华理解
    2. 教师总结文章的情感表达,强调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3.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感受去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4. 布置作业,深化学习

    5. 完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业,内容为一篇诗文或散文,结合个人感受进行创作。
    6. 学生分享作品,教师引导深入思考,提升写作能力和情感理解。

    7. 评价学生,体现差异

    8. 给出优秀作品展示,鼓励创新;批评文章中的错误和不足,帮助学生进步。
    9.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或建议,激发 further exploration.

    板书设计

    | 正文结构 | 板书内容 | |----------|---------| | 春草图 | 各景物描绘 | | 春花图 | 比喻与修辞 | | 国土图 | 择人修辞与情感表达 |

    通过以上教学流程,本节课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春》这篇散文,还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课堂互动和个性化学习有助于学生在交流中深入理解和巩固知识。

    《春》教学设计

    一、单元导入

    1. 引出:回顾《春》中的自然景象和人物刻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情感触发:通过“盼”、“来”、“近”的叠词引发学生的急切之情。

    二、正文部分

    第一部分:盼春的形成
    1. 主题确立:春之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2. 描写手法
    3. 用“近”形象化春天的脚步,暗示春天即将到来。
    4. 通过“探问”与“偷闲”的比喻,表现作者对春天的渴望和无奈。
    5. 人物刻画:老翁、老妇人的细节描写,突出自然与人文结合。
    第二部分:绘春的表现
    1. 结构安排:分几个自然景物段落(如春醒图中的“山、水”、“草”)。
    2. 修辞运用
    3. 用排比修辞,“望山川,近鸟声;思松柏,远风语”,营造氛围。
    4. 情感表达:通过描绘农人的情景,展现丰收的喜悦与对自然的热爱。
    第三部分:赞春的主题
    1. 主题明确:春天是新希望、生机勃勃的形象。
    2. 比喻句收束
    3. “桃红柳绿,像火”的比喻,突出色彩斑斓。
    4. 通过“三句诗”收尾,形成完整的主题。

    三、板书设计

    | 标题 | 具体内容 | |--------------------|-----------------------------------------------------------------------------------| | 盼春 | 春之如春,万物复苏。 | | 绘春 | 展现自然之美:山、水、草等元素。 | | 赞春 | 以三个比喻收束全文,突出生机与美好。 |


    四、写作技巧

    1. 排比修辞
    2. “望山川,近鸟声;思松柏,远风语”等,增强文章的气势。
    3. 比喻句:通过形象化的比喻来提升作品的表现力。

    五、练习巩固

    1. 注音练习
    2. 酝酿 (yīn mǔ)
    3. 胳膊 (bēi gù)
    4. 抖擞 (kāi zhàn)
    5. 应和 (huān yuán)
    6. 嘍晚 (biě xìng)
    7. 抚摸 (tù yú)
    8. 坚持 (jí jí)

    9. 汉字写法

    10. 鸟儿:bèi ū chào
    11. 洋葱:yǔ tǐ huǒ

    12. 填空题

    13. 六个自然景物:山、水、草、桃、杏、梨。

    六、课堂拓展

    1. 成语与俗语
    2. 春天常用比喻如“开泰”、“生机勃勃”等。
    3. 诗歌与诗词
    4. 《春》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可以结合成诗,如“春日初晴山,“青草欲吹尘”。

    七、作业

    1. 阅读并总结以下诗句:
    2. “春天像一个巨大的球体,滚进了大地。泥土被浸湿了,空气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色。”
    3. 思考:如何运用比喻和排比修辞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全面理解和欣赏《春》这篇文章的精妙之处。

    云美范文,一个优质的源码资源平台!
    云美范文 » 朱自清《春》教案(朱自清《春》教案(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