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AC
A、文章串联起作者生命中从故乡到异域的一些断片,运用了首尾照应寓情于物的手法。
B、第②段开头写“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作者并未因为对海棠花的热爱而忽视了一些日常的视觉元素(如五颜六色的“锦似的一片”),而是通过描绘“同样单调的海景”来突出主题。
C、作者虽十分渴望“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每一天”,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未能实现,这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D、作者在第⑤段叙述了自己与祖国的思念以及对异域他乡的挣扎,但并未直接提到“去德国”的具体过程,因此无法准确判断是否始终用苦行者的精神做学问。此部分应归于推测。
E、文章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者未能完全摆脱战争的现实感影响,因而忽略了写海棠花的主题。此部分属于时间上的推测,与战争无关。
18、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作者一开始提到“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暗示了对海棠花的情感认同。“同样单调的海景”这个描述可以理解为作者无法完全摆脱“和海棠花”这个主题,或者认为“同样单调”的美丽景象不足以让作者感到有缘。因此,“同样单调的海景”并不是海棠花本身的描写,而是作者内心深处对家乡或祖国的思乡之情的一种象征。
此外,在第⑥段中提到“我却爱惜这一点乡思”,进一步说明作者并非完全与“海棠花”无缘,而是在情感表达上形成了共鸣。由此可知,“同样单调的海景”并不是海棠花的真实写照,而是作者内心深处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的一个隐喻。
19、第⑤段“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我这样做”这一部分作者的状态
状写了作者挣扎在幻想与现实之间的情感。从第⑥到第⑨段中,“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我这样做”这句话,展示了作者内心对故乡和祖国的深深思念以及对异域他乡的强烈挣扎。这种思想上的挣扎为后续文章中“去德国”的过程奠定了基础。
总结
17、选项AC是正确的,文章通过描写海棠花来抒发作者对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18、海棠花并未无缘,而是作者内心深处与家乡的思乡之情形成共鸣。 19、作者通过这一部分表达了对故乡和祖国的深刻思念,为后续叙述异域他乡做好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