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有趣的蜡烛》
活动名称
《有趣的蜡烛》
目标
- 经济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 探索周围事物的颜色、色彩变化、形状、大小等,并学习分东西的方法。
- 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活动准备
- 蜡烛
- 制作的蜡烛实验材料:杯子、玻璃杯套、蜡盘、烧杯
- 记录表(三条:时间长短、杯子里空气多少)
- 剪刀和尺子
- 每个孩子一张纸条
- 教师准备水槽或大碗
活动过程
一、引入与激发兴趣(10分钟)
- 故事引入
- 展示蜡烛的神秘色彩,引发孩子的好奇。
-
用孩子们熟悉的物体引出蜡烛,如气球变红,灯泡亮起,引出蜡烛燃烧的现象。
-
引导发散思维与提问探究
- 提问:为什么蜡烛会变红?它们都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
-
让每个孩子提出自己的疑问,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
分东西游戏
- 分发卡片,让孩子们以不同的方式分东西(如正方形、圆形),并用剪刀记录结果。
- 结合游戏过程,引导讨论如何平衡,引入探索的主题。
二、蜡烛实验(10分钟)
- 燃烧需要空气
- 教师操作:点燃两支蜡烛,一支不罩杯子,另一支罩杯子。
- 观察现象并提问:为什么一支灭了,另一支继续燃烧?
-
引出结论:燃烧需要空气,空气越少,火焰越小。
-
记录实验结果
- 用记录表记录蜡烛的燃烧时间长短和杯子里空气量。
-
结合实际操作,引导孩子们观察记录表并提问:“为什么杯子里的空气一样多但时间也一样长?”
-
创新表达
- 引导思考:如果杯子里没有空气,蜡烛还会燃烧吗?如何解决?
- 通过讨论,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时间与杯子里的空气(10分钟)
- 实验材料
- 每组准备一罐水和一个烧杯。
-
提供不同颜色的小石子或小塑料片用于分割图形。
-
操作与记录
- 幼儿们尝试将图形分割,并在分割中放入石子或小塑料片,观察变化。
-
使用记录表统计分割后的部分数与整体的关系。
-
引导思考
- 让孩子们讨论分割方法的多样性和结果的变化,总结出分割的两半大小相等是关键。
- 引导提问:为什么图形总是分成相同的两半?有什么办法能保证左右两边一样大?
四、分东西游戏(10分钟)
- 探索新知识
- 提问: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分成两半,并使两边一样大?
-
让孩子们尝试不同的分法,如对折或均匀分配。
-
讨论与分享
- 通过分东西的游戏活动,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 引导总结分东西的方法,如重叠验证、画线分割等。
五、回归创意思象(10分钟)
- 回顾蜡烛实验
-
回顾蜡烛燃烧需要空气的结论,并思考杯子里空气多少与燃烧时间的关系。
-
图形分割应用
-
指导孩子们将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分成相等的部分,强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总结探索内容
- 引导孩子们回顾活动中的发现:分东西的方法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对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性。
六、活动反思(5分钟)
- 评价与反馈
- 询问每个孩子的感受,是否觉得这个活动有趣且有帮助。
-
给予肯定和鼓励。
-
总结教学经验
- 引导孩子们讨论探索过程中学到的技能:观察、尝试、分析、总结。
- 提醒孩子们培养好奇心,勇于提问,并通过合作与创新解决问题。
结束
- 整个活动结束时,给每个孩子一个独立的时间来整理思考和记录,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回顾今天学的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个环节都能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支持。通过引导发散思维、分东西的游戏以及记录蜡烛实验结果,不仅让孩子们在玩中学,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同时,通过图形二等分的活动,让他们更直观地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从而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